被遗忘的冷门佳片,豆瓣评分8.9,我被这两个怪人的爱情暖心到了
如果要评选最催泪电影的话,我绝对要推荐这一部《莫娣》
如果我在一年前就点开了这部电影,那它绝对是我去年看过得最好的一部电影。
一部动人的电影,看到最后叫人心疼,心疼女主的善良也心疼男主的坚强。
两个并不幸福的人走到一起过了算不上幸福的一生,却因内心的满足而令人动容。
他们的生活简单,过着最原始的日子,连电都没有,可最后的告白仍旧令人感动。
看完《莫娣》和朋友说,我有些日子没看过这么喜欢的电影了。
这是一部传记片,但我更愿意把它当成爱情片来欣赏。
世界冰冷灰暗,小屋破旧混乱,生活艰难残酷,
莫娣心里却藏着温暖,眼里看到五彩斑斓,人间四季最美的东西都在她的世界里。
莫娣让我想起很多年前另一部关于法国朴素派女画家的电影《塞拉菲娜》。
但莫娣故事的结尾却没有塞拉菲娜那样压抑。在这些画家眼里,颜料和画笔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颜色,也改变了他们生活的颜色。
就像《消失的爱人》里有段台词:
“两个人彼此相爱,却没法经营婚姻,这才是真正的悲剧。相爱容易,但相处难。”
《莫娣》是由艾斯林·沃尔什执导,莎莉·霍金斯和伊桑·霍克主演的爱情传记电影。
在《水形物语》中饰演哑女的莎莉·霍金斯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
有人说这个角色扁平符号化,那可能你真的没有认真看电影。一个孤独的边缘人,不被理解与接受。
她与人鱼的爱恋荒唐可笑,但是却真挚浪漫,莎莉的演出无疑为这个童话故事升华不少。
除了《水形物语》外,莎莉·霍金斯在去年还出演了两部电影,一部是广受好评,老少皆宜的《帕丁顿熊2》,
另一部则是有些小众,但是却同样精彩的冷门佳片《莫娣》。
莎莉·霍金斯是一位活泼开朗的演员,比大多数人都更亲近。
在电影《莫娣》中,观众看到的是莫娣的肢体困难如何塑造出她的性格。
当她在镜头前表演时,她是真实的,并且充满活力。
她抬起陷在肩膀里的头,露出有些奇怪但又天真、坚强的笑容,这是很微妙的表演,稍一过火,就会破坏这个角色。
但莎莉·霍金斯的表情,真实地传达了出那种平凡、简单。
不愧是奥斯卡影后,莎莉·霍金斯全身心投入的演出,感染到了每一位观众。
这一次莎丽·霍金斯扮演身患关节炎、行动不便的女画家莫娣。
让我一下子想到了《万物理论》中扮演霍金的小雀斑。
难怪都说她是女版小雀斑。
他们除了外表神似之外,他们在影片中扮演残障人士的真实感、他们对人物的驾驭和戏精表现都如此相似。
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电影结尾还放了电影的原型人物。
莫娣·刘易斯,一位幸福乐观的老太太。
豆瓣评分8.9,看过的人都会被这个简单的故事所触动。
影片讲述了患有严重关节炎的加拿大民间艺术家莫娣·刘易斯与丈夫相识、相知,带着对艺术、幸福与爱的不懈追求,携手走完一生的故事。
电影里的情节很简单,也很平淡。需要静下心来仔细观看。
就如男主人公埃弗里特坐落在公路边的小木屋,远观像一个遗世独立的孤岛,越走近越能感受它的浓烈和炽热。
导演就用一个个琐碎的生活瞬间为我们讲述了莫娣看似传奇实则喜忧参半的一生。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塑造人物上。
因而电影里的两个主人公莫娣和她的丈夫埃弗里特的形象都十分通俗而立体。
我也十分偏爱这种淡淡的故事,更何况,在平静的故事背后暗涌着的是莫娣这样一位身患重病的艺术天才对美与爱的热切渴望。
这种渴望让整部电影沉静而充满力量。
《莫娣》荣获第52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2018 最佳女主角奖。
男人叫埃弗雷特,一个鱼贩。女人叫莫娣,一开始比狗和鸡地位都低的女人。
女人最后成了男人心目中最重要,和不可取代的存在,在往后的日子里共同生活了34年。
电影描述的背景是他们生活在加拿大美丽的大西洋新斯科舍,莫娣对艺术不懈地追求,之后以绘画、贩卖自己作品为生。
这同样也是一部不容易解读的电影。
莎丽·霍金斯说:“每个人都想讲关于莫娣的故事,一开始,我看到一张她的照片,在窗户边,65岁的她手蜷曲着,我都不用看剧本,了解得越多,就对她发现越多。”
身体的佝偻、蜷曲和瘸腿,掩饰不了她精神上的坚强、坚定和自尊。
莎莉·霍金斯最终用形体和神态,完美演绎了莫娣内在的力量和精髓。
伊桑·霍克,这个在《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午夜降临前》三部曲担纲主演的演员,大家可还有印象?
在本片中他扮演男主埃弗里特
如果说,莎莉·霍金斯一以贯之呈现女主角的性格魅力。
那么,伊桑·霍克用立体化表演,呈现男主角性格转变的过程。
这个曾经的小鲜肉如今已是腊肉的他更有味道了。
影片的男主埃弗里特是一名目不识丁的鱼贩,人糙话糙且易怒,自尊心极强但内心善良。
文艺专业户伊桑·霍克摇身一变,成为一个靠体力吃饭的苦大仇深的粗人。
看到那个浪漫的伊桑·霍克成为了一个粗鲁的渔夫连表达都很简单的时候真的会感到惊讶。
《莫娣》完全靠两个主演的高超演技撑起了全片,他们都为之贡献了演绎生涯中最棒的表演。
他从一个受伤的野兽,到蜷在一起互相取暖,导演以女性细腻的处理方式含蓄而利落。
他也老了,那样的沧桑疲惫。
可是当他偶尔羞涩地眼露柔情时,脚叠着脚与她在烛光迷离中旋舞,依稀那个对火车上偶遇的美丽女孩说跟我走的杰西出现了。
岁月,时光,偷走了我们的男神女神。
这里有电影史上最难听的情话:
“我不需要养狗了,因为我有你了。”莫忘记,原来你的地位连狗都不如,因为“在这里最大的是我,再来是狗,再来是鸡,最后才是你。”
不看电影,听如此尖刻的言语,你真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情话改成了:“照顾你比照顾狗还难。”
两人坐在秋千上,因为男主深怕女主再一次出走,男人又吐出和狗纠缠不清的情话。
似乎是个甜蜜的埋怨,隐隐约约不露声色的爱意在彼此间流淌。
这同样又是世上最好听的情话。
女主说:“我比狗强,你看到那朵云了吗?好像大屁股女人,头一侧秃了。”
男主眼里空无一物,唯独只有眼前人,他少有如此感性地说:“我看到了你,我的妻子,一直如此。“
男主粗鄙,暴戾,野蛮,大男人主义。
女主弥留之际,他终于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情话升级成最强版本:“我以前怎么会觉得你不完美?”
女主成了名人,连美国总统都认识她。男主忐忑不安,担心妻子会离他而去。
女主说:“我为什么要离开你?”
男主说:“因为你能找到比我好的人。”
女主说:“我不能,你给了我想要的一切。”
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女导演艾斯林·沃什说:“电影里面有黑暗,也有光明,莫娣给一切带来了光明。”
对莫娣来说,生活深陷黑暗:
对于一个出生在贫穷人家,并且天生残疾的女人来说,生活没有给她太多的选择。
哥哥痴迷钱财,要把母亲留给他们的房子卖了;
她曾经有个女儿,被哥哥和姨妈谎称畸形已死被埋,实际上被卖了;
弟弟欠了一屁股债,把她扔给姑姑照顾,姑姑收了钱也不想照顾她,说她画画把房子搞得乱七八糟;
她走路常常会被小孩子扔石头吐口水...
这个其貌不扬、样子古怪、走路一瘸一拐、患有关节炎的小个子女人,连自己都无法照顾,却要去给埃弗里特当佣人。
就是这样,她善良的心却并不奢求什么。
面前有一只画笔,对她来说足够了。
而这个卖鱼、卖柴火,在孤儿院工作的埃弗里特,却是个孤独、阴沉、脾气暴躁的人。
这是看似接近但非典型的爱情故事。
莫娣和埃弗雷特,一个倔强又坚强的姑娘用她的方式温暖了孤儿院长大没文化的糙汉子。
这个男人看起来粗俗不堪又暴脾气又吝啬,甚至对莫娣恶语相向。
但傲娇属性的他其实是护妻狂魔一枚,嘴上嫌弃莫娣连狗都不如,但他最美好的情话却是我不需要养狗了,因为我有你了。
后来她遇到了他,脾气古怪,开始时也一直骂她没用,赶她走。
然而渐渐的,他习惯了她的存在。
她在墙上画画,他也不说话,任由她画。
她也曾经羡慕别人漂亮的鞋子,但当她的画被人发现,登上报纸,拍上电视。
连美国总统都来讨画,她却把钱都交给他,自己不需要什么,小小的要求他也总能满足。
他越来越宠她,从雇来当女佣,到自己打扫房子端茶倒水,让她随意画画。
两个人就这样幸福地在这座小小屋子里度过了一生。
她说他们就像一双古怪的袜子,他说一只扯变了形,一只破了洞。
可就是这样一双袜子,放在一起却是彼此完美的。
他们拥有的很少,一生在那个郊外不过几十平米的小房子里,房间也很简陋。
虽然大有名气,他们却从没买过什么。
那些墙上的花儿,小鸟,窗外他忙碌的身影对她来说就是幸福。
她给这个家带来的温暖,对他来说就是幸福。
然而回头看,她临终前拉住他说,“我得到了爱。”
再多的钱,也买不来如此的爱。
一间小屋子,两个人,足以让我们为生活最原始的美丽而潸然泪下。
就如她望着窗外说,“人生的一切,早已被框在了那里,只是我们从未注意到。”
莫娣的画作被人赏识,埃弗雷特一面为妻子开心。
也因为妻子,家庭环境不那么窘迫,但另一方面又怕粗鲁不识字的自己配不上莫娣。
两人坐在秋千上,埃弗雷特还不愿意承认自己怕莫娣离开。
于是嘴硬地说,照顾她比照顾狗还难。
这个男人心目中,一开始比狗和鸡地位都低的女人最后却成自己心目中最重要的存在。
看到妻子因为女儿的事情那么伤心欲绝,这也是影片里莫娣少有的情绪失控的一段。
他默默打听到那女孩的住处,带着莫娣去偷偷围观女儿。她说,她是那么完美。
结尾,埃弗雷特一个人回到家在莫娣一个金属盒子里找到了当初他张贴的那张招女佣的告示。
那张已经泛黄的纸小心翼翼被莫娣保管着,那是他们相依为命的开始,也是一份见证。
电影中没有太多华丽的镜头,也没有什么高超的特效。
但画面中每一个细节都精致细腻的让人忘记演员本身。
从那些随着时间流逝而慢慢老旧的背景里的墙,到演员细致入微的表演。
导演屡次用大远景,展现新斯科舍的风景:广漠的原野、寂静的海边、孤寂的雪景。
而在远镜头中,总会出现莫娣和埃弗里特微小的身影,他们或者推车结伴而行,或者踽踽独行。
也许,这意味着作为边缘人,他们是如此渺小,微不足道。
但另一方面,这美丽的风景,配上悦耳的音乐,也在昭示:这不是一部沉陷于黑暗无以自拔的电影。
电影充满着希望。
影片的希望还来自于另一道风景。
艾斯林·沃什说:“电影里有两种风景,一种是在我们故事中产生的新斯科舍广漠风景,
第二种风景,莫娣对围绕在她身边世界的注解,即她通过眼和心所画的风景。”
莫娣一方面在埃弗里特家做着佣人,另一方面用画笔画下她心中的世界。
在小屋的墙上、窗上,在废弃的木板上,画红色的房子、白色的船、黄色的鸟、黑色的猫、有睫毛的牛……到处都是生机
她的树不管哪个季节都有花,她的画没有阴影,没有黑暗,只有她在生活中发现的童趣、美和快乐。
影片靠近尾声,我们最先看到的埃弗里特小屋,灰暗、脏乱。
最后,当埃弗里特失去妻子,重回小屋,里面已经挂满莫娣的画,成为一个充满艺术和生命的世界。
电影结尾,小屋被关上了门,整个画面一片黑暗,唯有一扇窗,亮着光。
此前,莫娣曾说过:“我喜欢窗,一只鸟儿呼啸而过,每一刻都不同。”
此刻,画外音再一次响起莫娣的声音:“浮生一切都被框成一幅画,就在那里。”
透过窗,可以看世界,而世界本身,就凝聚在窗框中。
结尾镜头再次对准了真实的老年莫娣。
卡司的文字间穿插着莫娣明媚温暖的画作,再一次感人至深。
“我想要的不多,只要我面前有一支笔刷,我就不在乎了,一扇窗,我喜欢窗,一只鸟儿呼啸而过,大黄蜂,每一刻都不同。”
其实又有些说不清为何而感动。
或许是因为两个孤独灵魂的相遇,或许是因为平凡简单的相伴,
或许是因为不易而又乐观的态度,总之情感很复杂了在这不影片之中叫人五味杂陈。
莫娣和埃弗里特的故事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
即便没有绘画而成名,我相信两个人也仍旧能如此的生活一生,也能生活的更好。
或许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就应该会受到一次上天的眷顾。
莫娣走进了埃弗里特生活是需要勇气的。
埃弗里特显然不是一个好好先生,脾气暴躁的他还打了莫娣一巴掌,莫娣曾经想离开那个罪恶地。
她需要一份来自于他人的善意,所以当埃弗里特第一次送她离开时,她或许已经足够心满意足。
当埃弗里特开车回头找莫娣时,莫娣想必是喜出望外心甘情愿的跟他走,她离开她的罪恶那怕背负上不洁的名声她也在所不辞。
因为她的善良在与她所处的世界对抗。
她需要一点点支持,幸亏埃弗里特给了她这点儿看似不怎么坚实的微乎其微的支持。
为什么莫娣能够融化埃弗里特这座冰山?
因为她心中有爱,因为她能够接受和包容埃弗里特的一切。
当然,这不意味着单方面的妥协和屈服,莫娣始终都是自尊自爱的。
她不会因为埃弗里特的暴力沉默,会强硬的反抗和表达愤怒,触碰原则的问题。
比如婚前性爱或是言语侮辱,莫娣都会坚决的表明态度。
这可能才是所谓的女性电影该有的样子吧,不必非要将男女对立,甚至颠覆什么。
而是让男女平等,彼此尊重和理解,不要有特权。
第一次看见莫娣的画,是花树下三只黑猫,天空和草地以最纯粹的颜色相接。
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感受。
她的画乍看起来有些粗陋,笨拙,甚至彻底缺失光影的层次。
可就是这样莫名的孩子气令人无法移开目光,并欣然微笑,就这样完全迷住。
好像浮世繁华倏忽间都落尽了,不需要再奋力追逐。
更迷人的是,在极致绚烂的墨色里分明有种哀伤很平静。
只有莫娣能画出激烈冲突的明媚与哀伤,因为那是她的灵魂和人生。
影片中很多摄影构图都令人联想到莫娣的画。
莫娣对艺术的概念是没有意识的,她只是喜欢和坚持。
在那些斑斓的色彩,和她创造的灵动世界,她可以屏蔽现实对她的冷酷。
无论病痛折磨她日渐干瘪的身体,像久经风霜被腐蚀中空的枯枝,会在某一瞬间折断。
或是人们对她的冷眼、唾弃,她都接受,只要她自己看得起自己。
她相信能靠自己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而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事物对她很温柔。
敏感而不纤弱的灵魂,使莫娣懂得去体会万物的柔美。
社会的侵略性和恶意,在她那里完全消失了。如同一枝苇草,曲下身去能够忍受的都忍受了,
就具有了铺盖整片沼泽的生命力。
而莫娣,因为有了爱情,她想要的幸福都拥有了。
莫娣渴望感受到被爱,真的有这么一个男人以最粗糙的方式爱着她,只是这一点她就比很多人都要幸福。
她说,养条狗吧。那样淡淡的语气,其实是一种告别。
他说:不需要,我已经有你。
乐观顽强的生活,才能造就这样一位平凡的艺术家。
想起来另一部类似电影《花开落花》,也是一位女画家萨贺芬,一样有着色彩斑斓的画作。
但莫娣和她比起来要更幸福,同样命运坎坷,都在用余生做自己喜欢的事,但莫娣找到了埃弗雷特,爱与被爱才是最完整的幸福。
这样所创作出的作品,才是最无与伦比的。
尽管这是一部爱情片,可是叙事的跌宕与情感爆发力却无比惊艳。
尽管这是一部传记片,现实也许并非其所述的美好结局。
可是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愿意相信莫娣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幸福。
她有一支画笔,一间被花鸟色彩点缀的小屋,还有一个永远守候她的爱人。
在影片的最后,莫娣用尽最后一口气,说出了一句“i was loved”。
在莫娣生命的最后,她终于如愿,拥有了爱她的人,
之所以可以走的那么安详,是因为她已经没有任何遗憾,
丈夫的爱,世人对她画作的爱,
以及能够看到女儿还健康的生活时作为母亲的那份爱,莫娣都得到了。
我不觉得这是个励志的故事。
因为我知道,现实中的莫娣一定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痛苦和无奈,而坚强的人总是不得不坚强。
我想,导演想用莫娣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本来就充满了痛苦与坎坷,每个人都是如此。
幸运的人少些苦难,不幸的人多些苦难,只有这个区别而已。
只是,上帝在给你关上一道门的时候,总会给你留一扇窗。
也许你永远走不出这扇窗,但是,每次当你快要支撑不下去的时候,请看看窗外。
被遗忘的冷门佳片,豆瓣评分8.9,我被这两个怪人的爱情暖心到了:等您坐沙发呢!